首先,为了能够更好理解该病,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点相关的解剖知识,
一般来讲腰椎是由■五块椎骨构成,椎骨之间借助▽椎间盘、椎小关节连接,五块椎骨︻的椎孔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管腔,称之为椎管,这里面有脊髓、神经、血管及一些结缔组织。
腰椎管狭窄是一个解剖学或者影像学层面的命名,临床上主要是指影像学检查腰椎椎管管径小于统计学意义上的正常值而定义的。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对广义一点的定义,根据狭窄出现▲的部位不同,除中央型椎管狭窄之外,还应该包括侧隐窝狭窄和椎间孔狭窄,总共三种类型。
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病因是脊椎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而来的。这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椎体结构:黄韧带、椎间盘和椎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导致。有研究显示其中腰椎间盘是所有腰椎结构中最首当其冲出现退变的结构。间盘的退变导致间盘突出、高度下降,进而出现黄韧带的肥厚、椎小关节的增生肥大、椎体的骨质增生。这三个结构退变到一定程度可以单独或联合导致出现中央型的椎管狭窄、侧隐窝和椎间孔的狭窄,当神经结构及血管受到卡压而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
典型的表现为长时间行走、站立和腰椎伸展动作疼痛加重,当前倾和休息可以缓解。严重患者可以出现间歇性跛行。其Ψ他症状可以有腰痛、下肢的麻木和刺痛等。患者走路困难,但骑车没事;扶着购物车逛超市也没问题,这都是由于上半身前屈缓解腰部神经受压而来的。
导致腰椎退变的最常见原因就是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腰椎管狭窄的机率也有增加的趋势。60-69岁的人群患病率约在20%。目前对于腰椎管狭窄的诊断尚无共识,对于临床上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结合影像学CT及MRI的检查,诊断比较☉容易。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影像学报告严重程度之间缺乏绝对的相关性,腰椎管狭窄更多是※一个影像学或解剖学层面的定义,正常人当中存在相当比例的腰椎管狭窄无卐症状者,因此不要因为腰椎管狭窄就惊恐万分。
在治疗上,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原则旨在减轻症状,改善功能状态。根据疾病程度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是一线治疗△选择,它包括物理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硬膜外腔的类固醇注射。对于保守治疗来讲,如果患者通过3-6个月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出现了进行性的行走无力、二便习惯改变,或者有马尾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症状,则应该积极考虑手术减压治疗保护神经功能。
对√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两年期随访保守与手术治※疗均有治疗效果,尽管手术治疗效果随时间有所减弱,但在两年期随访仍处于优势。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随访8-10年,虽然在腿疼的缓解与背部功能的改善上仍倾向于手术,但手术与非①手术的症状总体改善和满意度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此外,有多个研究显示保守治疗的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技术可以降低患者因腰椎管狭窄症而手术的机率。
视频讲解